含半稠合吡咯并吡咯二酮單元的高性能雙極性給-受體共軛聚合物
發布時間:2020-09-01     作者:harry   分享到:
給-受體共軛聚合物具有結構易修飾、可溶液加工能力、和**的載流子傳輸特性,使其在便攜質輕的柔性有機電子器件中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其中,雙極性給-受體共軛聚合物半導體材料可以同時傳輸空穴(P型)和電子(N型)。因此,人們僅使用一種雙極性給-受體共軛聚合物半導體材料,即可代替傳統需要兩種材料(P型和N型)才能構筑的互補邏輯電路,簡化了加工過程。為了尋求高性能的雙極性半導體材料,近些年來研究人員開發了許多給-受體雙極性共軛聚合物材料。
吡咯并吡咯二酮(DPP)類給-受體聚合物是一類廣泛研究的半導體材料。但是,DPP類共軛聚合物的LUMO能級主要位于?3.2 ~ ?3.7 eV,與金電極的功函(WF= ~ 5.1 eV)不匹配,導致電子注入的勢壘較大,不利于電子傳輸。因此大多數DPP類聚合物表現為單一的P型傳輸。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的張德清課題組將DPP核位一個氮原子與側基噻吩通過雙鍵連接,另一個氮原子接入長支化烷基鏈,獲得了一種新受體單元:半稠合DPP。他們進一步將該單元與3,4-二氟噻吩共聚合,得到給-受體聚合物PTFDFT。與普通DPP聚合物相比:1)半稠合DPP的高度平面性提升了整個聚合物共軛骨架的剛性和平面性; 2)半稠合DPP僅一端含有烷基鏈,在保證聚合物溶液加工能力的同時,**減少了聚合物鏈間位阻,進而對聚合物的能級及分子間相互作用產生影響。器件結果表明,PTFDFT具有**的雙極性傳輸性能,在空氣氛圍中電子和空穴傳輸遷移率分別達到2.23和1.08 cm2V-1s-1。此外,基于該材料的反相器增益值奕達到141。這一研究結果表明半稠合DPP是一類具有潛力的缺電子受體單元,為多功能給-受體共軛聚合物的構筑提供了新的構筑單元。相關論文以“Half-Fused Diketopyrrolopyrrole-Based Conjugated Donor–Acceptor Polymer for Ambipolar Field-E?ect Transistors”為題,在線發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DOI: 10.1002/adfm.201910235)上, 通訊作者是張德清研究員,及劉子桐副研究員,**作者是史丹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