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CO-PEG-DBCO 雙端功能化點擊化學試劑的特性及應用
1. 分子結構與組成?
核心組分?:
DBCO基團?:兩端為二苯基環辛炔(Dibenzocyclooctyne),通過無銅點擊反應(SPAAC)與疊氮化物特異性結合,形成穩定三唑鍵;
PEG鏈段?:中間為聚乙二醇鏈(分子量范圍 1k–20k),提供親水性、柔性間隔及構象調節能力;
分子對稱性?:雙端DBCO結構使其成為高效的橋接劑或交聯劑。
2. 核心特性?
點擊反應活性?:
與疊氮基團(N?)在生理條件下(pH 7.4、37°C)快速反應(秒級至分鐘級),無需銅催化劑,適用于活體標記;
反應選擇性強,避免與生物分子中胺基或羥基的副反應。
生物相容性?:
PEG鏈賦予高水溶性和低免疫原性,適用于體外與體內應用;
在水性緩沖液(如PBS)中可穩定存在,兼容細胞培養環境。
3. 應用領域?
材料科學與生物工程?:
水凝膠構建?:通過交聯疊氮化聚合物(如透明質酸、聚丙烯酰胺)形成三維網絡,用于組織工程支架或可注射載體;
表面功能化?:修飾納米材料(如金納米顆粒、量子點),實現靶向配體或熒光探針的共價偶聯。
藥物遞送與診斷?:
靶向遞送系統?:連接疊氮化抗體與脂質體/膠束,增強病灶靶向性;
多模態探針?:橋接不同功能分子(如熒光標記物與放射性核素),構建診療一體化工具。
分子自組裝?:
通過雙DBCO基團交聯疊氮修飾的蛋白質或核酸,調控分子聚集態結構。
4. 合成與存儲?
合成工藝?:
通過Sonogashira偶聯反應制備DBCO中間體,再與雙端活化PEG(如雙羥基或雙氨基PEG)連接;
分子量控制需精確調節PEG鏈長(如PEG4、PEG2000),優化反應摩爾比。
質量控制?:
純度≥95%(HPLC驗證),PDI≤1.05(凝膠滲透色譜);
儲存條件:-20°C避光干燥,需惰性氣體保護防止氧化。
典型應用流程示例
疊氮化材料制備 → DBCO-PEG-DBCO交聯 → 功能化網絡構建 → 性能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