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金屬EuX2–N 8配合物的電致發光性能
根據光物理和穩定性研究,Eu X 2 –N 8配合物是用于OLED的更好的候選發光體。在裝置制造之前,從它們的紫外光電子能譜(補充圖8)和紫外吸收光譜數據推導了兩個配合物的較高占據分子軌道(HOMO)和較低未占據分子軌道(LUMO)能級 。然后,由于缺乏用于OLED的Eu 2+絡合物的經驗,已經致力于優化器件結構。EuBr 2 –N 8先選擇用于器件優化,其包括:篩選的主體材料,發現空穴輸送層的較佳組合(HTL)和電子傳輸層(ETL),調節所述發射層的在補充部分的厚度 1 - 4。然后,我們遵循優化的條件下,并進一步調節摻雜濃度和EUI的發射層的厚度2 -N 8裝置在補充部分 5 - 6。補充材料中顯示了所用材料,設備優化和性能的詳細信息。 9 – 17和補充表 3 – 8。
對上述過程的基礎上,優化的OLED結構是ITO /的MoO 3(2納米)/ ?,? ' -雙(1-萘基) - ?,? ' -二苯基- (1,1'-聯苯)-4,4'-二胺(NPB,50nm)的/ cyclohexylidenebis [ ?,? ' -二(對甲苯基)苯胺](TAPC,10納米)/ Eu的X 2 -N 8:4,4',4 ''-三[苯基(間甲苯基氨基)氨基]三苯胺(m-MTDATA,25 nm)/二苯基[4-(三苯基甲硅烷基)苯基]氧化膦(TSPO1,10 nm)/ 4,7-二苯基-1,10-菲咯啉(Bphen,30 nm)/ LiF(0.7 nm)/ Al。較好的EuBr 2 –N 8設備給出與導通電壓(相當不錯的表現V上6.2 V,較大亮度(的)大號較大)的10200 CD米-2,較大電流效率(CE較大52.8光盤的)-1和較大EQE為15.5%。雖然冠軍裝置通過使用EUI得到2 -N 8作為發射極,所述V上,大號較大值,CE較大值,和EQE較大值是6.5 V,25470 CD米-2,62.4光盤-1,和17.7%,分別。這些結果如圖4所示。 遠遠超過了以前報道的**基于Eu 2+的OLED,EQE較大值為0.01%,L max值為10 cd m -2,V on值為20 V 26。此外,冠軍設備的電致發光壽命確定為2.5 mA cm -2和10 mA cm -2,這略短于基于三(2-苯基吡啶)銥(Ir(ppy)3)的控制設備在相同光譜區域內研究的磷光發射體(補充圖 18))。應當指出的是,這兩種設備都顯示出非常短的壽命,因為這不僅與發射材料有關,而且還與主體材料,電荷傳輸材料,設備制造,密封條件等有關。
圖:Eu X 2 -N 8化合物的器件結構和電致發光性能。
a具有所有有機材料的前沿軌道能級和相應厚度的經過優化的OLED器件結構。在EML中,EuI 2 –N 8的HOMO和LUMO級別以綠色虛線表示。b在從7 V到13 V的不同電壓下,冠軍設備的電致發光光譜。c冠軍設備的電流效率-亮度-外部量子效率(CE-L-EQE)曲線。d冠軍設備的電流密度-電壓-亮度(J–V–L)曲線。
值得注意的是,Eu的X 2 -N 8設備具有相當高的V上的值超過6 V考慮主體材料的帶隙只有3電子伏特(?400nm)的。為了理解該現象,研究了通過在高真空度(10 -5 ?Pa)的真空室中將m-MTDATA中的10 wt%Eu X 2 –N 8摻雜到石英襯底上制成的薄膜的光物理性質。還制作了Eu X 2 –N 8的純膜作為參考。摻雜膜的發射主要位于兩個波段,其中400–470 nm波段(τ?1.2 ns)歸因于主體材料發出的熒光,而500–650 nm波段(τ?102 ?ns)來自補充圖 19中的Eu X 2 –N 8。激發光譜表明,在純膜中,兩個主要激發帶位于320 nm和390 nm左右,這與溶液和固態研究相近。兩種摻雜膜在350 nm處具有幾乎相同的激發帶,表明光能先激發基質材料,然后轉移至摻雜Eu 2+絡合物,而在光致發光過程中并未完全轉移能量。有趣的是,電致發光光譜僅表現出Eu 2+的發射摻雜濃度(7 wt%)低于光致發光研究中的化合物。因此,我們初步提出,載流子重組主要發生在摻雜材料中而不是主體材料中,其中配體的激發導致高的V on。
總之,合成了四種含Eu 2+的氮雜鹽Eu X 2 –N n(X ?= Br,I,n ?= 4,8),顯示出有希望的光致發光特性:PLQY高(對于N 8配合物約為100%),短激發態壽命(10 2 ?ns)和配體場易于調節的發射。有趣的是,EuI 2 -N 8在研磨過程中表現出可逆的變色性質,這歸因于N 8配體和重結晶的潛在柔韌性。此外,EuX 2 –N 8由于復合物具有良好的空氣/熱穩定性,因此它們被選作OLED的發光材料。經過優化設計后,較好的設備表現出出色的性能,較大EQE為17.7%,亮度為25,470 cd m -2。我們的工作加深了對Eu 2+配合物的光致發光和電致發光性質的理解,并證明了它們在OLED中的應用前景廣闊。
wyf 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