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穩定性同位素內標D和13C(及其檢測)
穩定性同位素內標是質譜方法(穩定性同位素稀釋法)獨有的,沒有別的臨床檢測方法用到同位素內標。比如光吸收和免疫的方法,都無法分辨出被檢測物和同位素內標的區別,因為它們的理化性質太接近了。如果真的加進內標,那測出來的值肯定大大的偏高。只有質譜才能把同位素內標和要檢測的物質分得開,雖然它們的差別只有幾個道爾頓?,F在的內標基本都是穩定同位素標記的,常見的是D和13C。同位素內標和被檢測物是同一個物質,但是其中的幾個氫原子被氘所取代,或者是12C換成了13C,理化性質基本不變。
同樣是標記,13C就比D要好。但是D要比13C便宜很多。絕大多數D做的內標性能是很好的。出問題的經常是一些疏水性比較差,保留時間比較短的物質。出峰的時候跟很多其它物質一起出來,些許的偏差就能引起濃度測不準。
臨床檢測的數據要想測的準,離不開一條好的標準曲線。通俗來講,標準曲線就像一把尺子。只有把尺子做準確了,才能把未知物品的長度測準確。從科學上來講,標準曲線就是檢測物質的濃度和儀器讀數的一種線形關系。一般是濃度越高,讀數越大。標準品的濃度是已知的,高中低都有。測完標準品以后,把它們的濃度和儀器測得的讀數在x/y的坐標紙上一畫,連一條線就成了。測未知的病人樣品時,濃度(x)是未知的,只有儀器的讀數(y),通過這條曲線可以把y換算成濃度。
標準品應該怎么做,怎么用,這里面有很多學問。質譜是新鮮技術,大多的檢測項目還買不到標準品,只能自己配。做標準品需要有純樣品。**的純樣品應該是濃度和純度都有保證書的,這樣用起來放心。如果是液體的溶液就更好了,省去自己稱量和溶解的麻煩。高濃度的純樣品要稀釋到不同的低濃度才能使用。用什么來稀釋是下一個非常關鍵的步驟,這里面牽扯到基質效應。因為基質效應這塊兒瓦是質譜臨床應用里比較難理解的一個概念。
目前同位素內標廣泛應用于臨床檢測中:
全譜氨基酸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