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G化納米金的制備方法和表征
納米金即指金的微小顆粒,其直徑在1~100nm,具有高電子密度、介電特性和催化作用,能與多種生物大分子結合,且不影響其生物活性。由氯金酸通過還原法可以方便地制備各種不同粒徑的納米金,其顏色依直徑大小而呈紅色至紫色。
PEG化納米金的制備方法:
金屬納米粒子的主要制備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學法,其中物理法主要有真空蒸鍍法、軟著陸法、電分散法和激光消融法等,化學法主要有氧化還原法、電化學法、晶種法、微乳液法、相轉移法、模板法。
納米金的表征方法:
為了全面而準確的表征納米金的性質,通常使用多種手段同時對納米金進行分析,常用的表征方法有:紫外可見光譜(Uv-vis)、紅外光譜(FI-IR),掃描電子顯微鏡(SEM)或投射電子顯微鏡( TEM)、電動電位或電動電勢(Zeta電位)、X射線衍射(XRD)、X射線光電子能譜、毛細管電泳(CE)等。
電子顯微鏡(SEM,TEM):SEM與TEM是觀察納米金粒子的直觀方法,可以清楚的觀察到粒子形貌,大小和分散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