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二維材料因其獨特而突出的物理化學性質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自王心晨報道了合成的g-C3N4可作為**的光催化劑,氮化碳(CN)材料已逐漸成為能源和催化領域的明星材料。近年來,各種CN納米架構,包括0D納米粒子,1D納米棒和2D納米片已被廣泛研究應用于**制氫。
此文在由簡便有機合成獲得的2D氮化碳(CN)的基礎上,通焙燒進一步制備出多種不同2D CN,通過在550℃下焙燒時間延長(0h,0.5h,1h,1.5h,2h,2.5h),結構也發生變化(對應C/N比0.76:1,1.466:1,2.01:1,2.86:1,2.5:1,2.3:1),厚度約為1.5 nm。并從理論上推測了其機理。通過光催化制氫實驗,與常見的g-C3N4相比,這些2D CN具有更加良好的光催化效果,其中焙燒時間1.5h對應的C/N比的2D CN光催化效果好。這種新的2D CN有機材料進一步增強了2D材料家族。
成果簡介:山東大學郝霄鵬教授課題組由簡便有機合成獲得的2D氮化碳(CN)的基礎上,通過焙燒進一步制備出多種不同2D CN,與常見的g-C3N4相比,這些2D CN具有更加良好的光催化效果。相關成果以“New 2D CarbonNitride Organic Materials Synthesis with Huge-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CNPhotocatalyst”為題發表在國際期刊Small上。(DOI:10.1002/smll.201704138)
圖文導讀:
圖1:初始2D CN的合成步驟。
5g三聚氰胺粉末分散在40ml蒸餾水中,在室溫下進行攪拌。然后將生成的前體轉移到特氟龍內襯的不銹鋼高壓釜中(V= 50ml)高壓釜密封,在自生壓力下200℃保持24小時,然后自然冷卻至室溫。產品被過濾掉,用酒精和蒸餾水洗滌,最后在真空中80℃干燥24小時,以進一步表征。
圖2:a)三聚氰胺原料 b)2D CN的SEM圖 c,d) 2D CN不同尺寸下AFM圖像; e)三聚氰胺和2D CN的紅外光譜;f) 2D CN (c1s)的XPS譜。
原料(三聚氰胺)和產品(2D CN)的形態分別如圖1a、b所示。經過簡單的水熱過程,合成了2DCN的層狀結構,形貌如圖1b所示。從圖c所示的AFM圖像可以看出,層狀材料均勻地分布在云母片上,2D CN的厚度約為1.5 nm(如圖1d所示)。圖e的紅外區別顯示出2D CN聚合物的產生。圖f結合元素分析譜得出2D CN的C/N比為0.76:1,符合于C3N4。
圖3:a)傳統方法三聚氰胺(550℃,2h)制備的g-C3N4的SEM圖;
b-g)不同550℃處理時間2D CN的SEM圖(0h,0.5h,1h,1.5h,2h,2.5h);h,i) 550℃,1.5 h處理CN的SEM和TEM圖
傳統三聚氰胺制備的g-C3N4和不同處理時間制備的新型CN形貌對比發現,隨著處理時間延長,1h后,CN納米片表面開始開裂(圖3d)。在1.5h時,CN納米片的表面在高溫下被裂解成微小的納米線(圖3e)。處理時間達到2h時,樣品進一步開裂,產物在高溫下聚集(圖3f)。當時間延長到2.5 h時,CN納米片變成一些組裝和斷裂的納米纖維(圖3g)。對1.5h的CN做進一步的SEM和TEM的表征(圖3h,i)。
圖4:a)三種材料的光催化析氫比較;b,c)初始CN的不同處理時間析氫比較;d)1.5h處理時間CN的析氫循環曲線(梳狀結構)
100ml水溶液,含三乙醇胺(20%)作為犧牲劑,和1 wt % Pt為助催化劑, 50mg催化劑在300 W氙燈 (λ> 420nm)條件下測試光催化析氫性能。從結果可以看出與傳統g-C3N4相比,新型CN具有更好的光催化效果,其中梳狀結構CN(1.5h熱處理)具有析氫效果。從循環穩定性看,梳狀物也沒有明顯的降解。
圖5:a): 傳統g-C3N4(以三聚氰胺原料)和熱處理1.5h梳狀CN吸附曲線比較;b) 傳統g-C3N4(表示為?0.5)和不同熱處理時間新型CN的BET比較;c)樣品的紫外-可見漫反射光譜;d) (AEphoton)2 ~ Ephoton 曲線圖,用于計算材料帶隙; e)樣品對照明開關的光電流響應;f)光致發光(PL)發射光譜。
如圖5a所示,CN (1.5 h)梳狀結構的等溫線確定為IV型,這是片狀和纖維混合結構材料的特征等溫線。CN (1.5 h) BET表面積達48.3 m2 g-1,是傳統g-C3N4 (8.5 m2 g-1)的6倍以上(圖5b)。隨著熱處理時間增加,CN比表面積先增大后減小,1.5h達到峰值。紫外可見漫反射光譜(圖5c)發現CN (1.5 h)對可見光的吸收能力也是好的,為光催化析氫奠定基礎。由圖5d計算出帶隙值發現,CN (1.5 h)為0.79eV,比傳統g-C3N4(0.76eV)稍大,在新型CN中卻是很小的。圖5e,梳狀結構的CN (1.5 h)表現出更強的光電流響應,說明光生載流子的復合被大大**。(結合6f的PL譜)。由此分析,可能是在熱處理過程中,結構裂開,催化活性位點增加,后面時間過長,結構破壞嚴重,反而催化活性降低。
小結:以三聚氰胺為原料成功合成了厚度約為1.5 nm的新型2D CN材料。為制備二維CN有機材料提供了一種簡便、**的方法,通過焙燒上述2D CN有機材料,得到了層狀、層孔狀和梳狀形貌的CN光催化劑。通過光催化制氫實驗,與常見的g-C3N4相比,這些CN光催化劑具有更加良好的光催化效果,其中焙燒時間1.5h對應的C/N比的CN光催化效果很好。這種合成新型2D CN有機材料的策略也可以推廣到制備下一代**CN光催化劑。
以上內容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在在線客服刪除!謝謝
不用于商業用途用途,不能用于人體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