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細胞膜衍生納米載體用于缺血性中風靶向*:從構建到應用
鏈接:https://www.mdpi.com/1999-4923/16/1/6
作者:崔浩,瑪莎,楊野和王成曉
節選:
物理修改
物理修飾是細胞膜修飾的常用方法,通過脂質-脂質相互作用將目標分子自然錨定在細胞膜上。主要有三種方法:將功能化的親水性脂質部分插入脂質雙層的外層;將外源性受體插入細胞膜以便與代表性分子進行特異性結合;以及將細胞膜與其他磷脂成分融合。然而,插入分子的潛在不穩定性及其對整體穩定性的負面影響可能會限制該策略的有效性。
在核殼仿生納米顆粒中,將功能分子插入磷脂雙層是一種常用的物理修飾方法。在該過程中,通常使用功能化的嵌段共聚物DSPE-PEG。DSPE是一種磷脂樣結構單元,對細胞膜具有高親和力,可以自發插入細胞膜。修飾DSPE-PEG的親水端可以為仿生系統提供額外的功能。靶向肽,例如卒中歸巢肽 (SHp) 、血凝塊結合肽 CREKA (Cys-Arg-Glu-Lys-Ala)、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 (RGD) 肽 和 T807 (AV-1451),已被連接到 DSPE-PEG 的親水端,以便對細胞膜進行靶向修飾,提高其穿過血腦屏障的能力,并更精確地靶向腦病變。Han 等 [ 86 ] 利用功能分子 RVG29-PEG-DSPE 和 TPP-PEG-DSPE 修飾巨噬細胞膜仿生遞送系統的表面,用于帕金森病的靶向*。
將細胞膜碎片與磷脂成分融合是囊泡狀仿生納米粒子常用的物理修飾方法。張等采用薄膜蒸發法將巨噬細胞膜碎片與DPPC、DSPC和DOPC磷脂融合,并負載lincRNA-EPS,制備了一種新型的“白細胞小體”,用于緩解中樞神經系統炎癥損傷。劉等采用類似策略,通過共擠出技術將NK細胞膜碎片與磷脂和膽固醇融合,構建了一種物理修飾的仿生遞送系統。宋等通過擠出技術將天然血小板膜與人工脂質膜融合,形成了混合納米囊泡,它保留了血小板的靶向能力以及脂質體的理化性質和藥物特性。翁等通過共擠壓將血小板膜碎片與大豆磷脂和膽固醇融合,得到了脂質體樣囊泡,延長了該系統的體內循環性能。劉等人*近將紅細胞膜與血小板膜融合,成功制備了負載缺氧誘導因子1α (HIF-1α) 抑制劑YC-1的混合膜納米囊泡。
西安齊岳生物提供相關產品:
GRGDS-PEG-DSPE
DSPE-PEG-Galactose
DSPE-PEG-ACA
DSPE-PEG-TAASGVRSMH(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靶向蛋白)
WYRGRL-PEG-DSPE
Cy3-DSPE
DSPE-PEG-azide
以上文章內容來源各類期刊或文獻,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