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紅外二區染料TTQ-F
近紅外二區染料TTQ-F的檢測圖譜
利用近紅外光(650-1700nm)對生物組織進行熒光成像已經成為生物科技領域研究的熱門,同時已經利用近紅外光成像實現了疾病的診斷,例如肝功能的評估、監測炎性關節炎中的反應、非特異性靶向和圖像介導等。近紅外熒光成像按照光波長可分為近紅外一區(650-1000nm)和近紅外二區(nir-ii,1000-1700nm)成像。
與近紅外一區相比,近紅外二區成像光散射降低,生物組織自發熒光可忽略,因此具有信噪比等優勢,開發新的在近紅外二區發光的材料已成為研究的熱門。在近紅外二區發光的材料可分為無機材料和有機材料,其中有機材料又可分為有機小分子和共軛聚合物。與共軛聚合物相比,小分子因溶解性好、容易后修飾、易于體內排泄等優勢受到廣泛關注。然而利用發光材料制備造影劑時,常用兩親性聚合物進行包覆,這樣制備得到的造影劑在體內應用時容易發生泄漏和分離,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發光材料在生物成像領域的應用。下面介紹一種近紅外染料
近紅外二區染料,TTQ-F
分子式:C98H120N4O2S3
分子量:1482.22
光譜性質:Abs:655 nm;Em:983 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