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位素標記在藥物體內作用機制研究
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示蹤是**研發中體內行為研究的重要手段。對于作用機制尚不明確或需要驗證的,可嘗試通過同位素標記技術監測體內作用,并依照體內分布過程及下游蛋白表達水平確證作用機制,進而更好地指導**的開發利用。腺苷(adenosine)作為多功能的內源性核苷具有的神經保護作用,但其在臨床應用中受限于極快的體內代謝。將腺苷共價連接到角鯊烯(squalenoyl)脂質,合成了具有納米結構的角鯊烯-腺苷(SQAd),該藥物在腦缺血和脊髓損傷的臨床前模型中均表現出的藥理活性。采用SQ-[3H]-Ad及[14C]-SQAd分別作為腺苷及角鯊烯的示蹤劑研究其血漿及組織分布,并結合HPLC確證了藥物代謝譜。結果顯示,相比于未修飾腺苷,SQAd在靜脈注射后藥物分布于小鼠肝臟及脾臟,并可向血液循環持續釋放腺苷長達1h,改善腺苷與神經血管內皮細胞的相互作用。SQAd的代謝途徑很好地解釋了其用于腦缺血和脊髓損傷的效果。
采用115I及116I標記中藥益糖康**后的糖尿病大鼠樣品蛋白,并采用超液相色譜-四級桿/靜電場軌道阱高分辨質譜(UHPLC-Qexactive)進行分離分析,得到給藥組與空白組的蛋白差異表達譜。由此推斷出中藥益糖康可通過修復體內蛋白合成過程來降低血糖,改善機體糖脂代謝,從而達到**糖尿病的藥效。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相對及絕對定量技術(iTRAQ)是適用于蛋白多肽藥物定量的多樣本體外標記新技術。霍亞妮等采用iTRAQ研究金雀異黃酮作用后的肝纖維化大鼠模型的肝部蛋白表達,通過篩選585個蛋白的表達水平發現,金雀異黃酮可通過調節肝組織中CYP4A2、Apoa1等關鍵蛋白達到肝纖維化的效果。iTRAQ由于其多樣本藥物定量的特點,還可以作為蛋白質相互作用作用靶點及通路研究的重要工具,并為體內作用機制研究提供依據。
貝伐單抗(bevacizumab)是靶向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的單克隆抗體,Desar等在VEGF靶向**索拉菲尼(sorafenib)的臨床研究中同時采用111In標記的貝伐珠單抗,結果顯示隨著,組織對貝伐珠單抗的攝取量減小。Desar等認為111In標記的貝伐單抗可作為靶向藥物的靶向分子顯像劑,用于監測藥物的體內作用。Heskamp等同樣發現貝伐單會使組織對111In標記西妥昔單抗(cetuximab)的吸收降低約40%。但靶向藥物會改變靶點分子表達,可能會影響部位的同位素標記**的攝入,因此該理論仍需進一步證明。如Terry等發現靶向αvβ3的貝伐單抗并沒有改變**組織對相同靶點的同位素標記RGD序列多肽的攝入量。